前不久,人猴冲突在景区再一次上演。一位游客在四川某景区参加徒步打卡比赛,独自行走时,10余只猴子突然冲上其身并对其又抓又咬,整个过程持续了3分多钟,现场没有工作人员,后来有游客帮忙把猴子赶开。这一事件再次引起公众对“野猴伤人”的热议。
有网友提出,野生动物本身就具有攻击性,游客在进入野生景区时要注意保护自己,不要孤身一人犯险。也有人提出,景区要负起责任,通过设置专门观光区域和加强安保等方式,减少野生动物伤人机会。还有人提出,根本上还是要通过保护和恢复野猴自然栖息地的方式,减少人类活动对它们的干扰,尽量避免猴群与游客接触。对此,你怎么看?
景区应负起主体责任
明伟方
“野猴伤人”事件归根到底是发生在景区内的安全事故,景区管理者理应负起主体责任,通过合法途径对伤者进行赔偿。此外,景区也要吸取教训,加强区域内安全管理,为游客营造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。
首先,要完善景区内安保设施,在野猴活动区附近合理增设隔离设施,并通过广播、设置提醒标语等方式,告知游客避免误入。其次,要加强安保人员的巡逻监管力度,及时发现野生动物出没、伤人等行为,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。最后,要完善应急救援体系,提高安保人员的警惕意识和救援水平,在园区内组建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救援队伍,一旦发生野生动物伤人事件,迅速启动应急预案,确保受伤游客及时得到有效救援。
游客要学会主动避险
范佳富
“野猴伤人”事件多次发生,固然有景区管理失范的责任,但也和部分游客安全意识不足有关。猴子是野生动物,一般来说会有强烈的领地意识,具有一定攻击性。一些游客安全意识不足,突破安全防线与野猴亲密接触,比如用香蕉、玉米投喂或逗打野猴,难免会遭到攻击甚至因此受伤。而被投喂习惯的猴群容易迅速繁衍,数量增加,又提高了攻击游客的概率。有些野猴在饥饿情况下还会扑到游客身上抢夺食物,让部分游客“躺着中枪”。
为确保旅游安全,游客有必要学会主动避险,一方面按照景区要求投喂野生动物,避免不文明投喂行为带来安全隐患;另一方面,也要严格遵守景区规则,在安全区域内观赏野生动物,保持边界感。一旦遇到野猴攻击,要尽可能保持冷静,避免惊慌失措加剧受伤程度,并迅速向周边游客及工作人员呼救。
合理恢复野猴自然栖息地
范华兰
人猴冲突,本质上是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边界模糊的结果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,越来越多自然区域被开发为旅游景区,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挤压,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,进而导致人猴之间的接触和冲突频发。笔者认为,避免人猴冲突频频上演,关键在于合理恢复野猴的自然栖息地,找到发展与保护的平衡点。
在景区发展规划过程中配资意思,要保留属于猴群的自然栖息地,如果栖息地已经遭到破坏,要及时采取封育、造林、林种更新等方式,改善栖息地环境,让猴群有觅食的基础和通行的空间。与此同时,还要加强对野猴种群数量的控制,观察区域内的物种生态情况,便于及时采取措施,帮助维持物种生态平衡。对于破坏栖息地的行为,要严格划定红线,比如规定景区新建的电力、通信等设施,要符合栖息地的保护规划,保护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安全。